9月2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互聯網財產保險發展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上半年,共有73家財產保險公司開展互聯網業務,經營主體數量基本保持穩定?;ヂ摼W財產保險累計保費收入530.4億元,同比下降1.4%(對去年同期保費進行了口徑調整)。
上半年,互聯網財險不同險種間“此消彼長”,意健險、退貨運費險和車險業務量同比變化明顯。退貨運費險和車險分別帶來28.0億元和12.7億元的增量,意健險同比減少49.2億元,其他險類變化不大,“兩增一減”相互抵消之后,上半年互聯網財產保險保費收入同比減少7.3億元。
數據顯示,上半年,互聯網車險實現高速增長,增量主要來自頭部險企。具體來看,互聯網車險保費89.3億元,同比增長16.6%,延續去年恢復性增長態勢,增速進一步提升,高于行業整體車險10.4個百分點。保險業協會表示,互聯網車險的快速增長得益于監管政策、保險公司戰略傾斜、客戶投保偏好等多重因素。一方面,近年來在銀保監會大力推動車險市場及互聯網保險規范發展、引導行業加速線上化轉型的大背景下,互聯網車險在運營效率、客戶體驗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保險公司對互聯網車險業務的投入逐步加大。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影響以及客戶群體代際更迭所帶來的線上自主投保偏好正逐步顯現。
同時,上半年互聯網非車險首次同比下降,主要因意健險業務收縮。數據顯示,互聯網非車險保費收入441.1億元,同比下降4.3%,是近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主要原因是意健險業務的大幅調整。意健險保費收入151.7億元(其中健康險124.2億元,意外險27.6億元),同比下降24.5%;非車財產保險(不含意健險,下同)增速較高,保費收入289.4億元,同比增長11.2%。
數據顯示,上半年保證保險保費151.5億元,同比增長2.2%,占互聯網非車險的34.4%。單一經營主體市場份額較高,平安產險保費占比69.8%。
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多次下發文件,要求發揮保證保險等險種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的支持作用,助力小微企業融資。在宏觀經濟承壓的大環境下,保險行業立足緩解中小微企業和新市民群體的融資增信問題,發揮互聯網優勢,服務對象涵蓋建筑業、運輸業、制造業、批發零售業、餐飲業等細分領域高周轉、急用款的微型企業和消費類客群,其中約半數為小微企業客戶,上半年為其提供了超千億元融資金額的保證保險增信服務。
同時,上半年互聯網健康險保費收入124.2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有所恢復,但同比降幅達23.2%。保險業協會表示,2021年8月,銀保監會下發《關于開展互聯網保險亂象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全面規范互聯網健康險業務,在政策引導下,互聯網健康險快速整改,雖然短期內業務規模有所下降,但業務銷售中非理性因素導致的風險得以釋放,為今后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互聯網健康險以醫療保險為主,通過互聯網銷售的惠民保類業務嶄露頭角。上半年,互聯網健康險中醫療險的保費收入109.6億元,占比88.2%。其中,百萬醫療占據半壁江山,保費收入57.5億元,占比46.3%;重疾險11億元,占比8.9%;通過互聯網銷售的區域定制型商業醫療險(惠民保)保費收入7.5億元,占比6%。